AdSense推出之前互联网广告多是按照展示数量或者包月方式计费,而AdSense投放的广告中大部分都是按照点击计费的CPC广告。
既然是点击才计费,那多数不点击的展示不是白白给别人做了广告吗?本书作者身边的一些朋友都有这样的疑问,甚至说怎么不自己或者找人去多点击几次呢?
这些都是对AdSense不了解而提出的疑问,也有不少刚刚加入AdSense计划的站长,看到点击数量、带来的收入实在太少,而尝试自己点击,结果很快就被Google终止了合作,业内也常称为“被K”。
AdWords、AdSense推出的初期,Google公司也确实存在对作弊监管不严的问题,结果导致广告主的集体诉讼,为此Google公司还支付了数千万美元的大笔赔偿金。此后Google公司一直不断完善与欺诈点击做斗争,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判别,目前已经能很好地发现作弊行为而又不冤枉正规做站的站长。
作弊的人也在不断翻新花样,但可能短期有效,终究是难以常用得逞,这里列举出常见的作弊办法:
-
自己点击:这是最初级的错误,Google能通过IP、Cookie轻易发现;
-
找人点击:总是来自固定IP、机器、归属地的作弊行为也不难判断;
-
互相点击:Google的反作弊算法中已经可以分辨出来;
-
鼓励点击:网站中承诺给予点击者积分等好处,这也是不允许的;
-
误导点击:例如告诉浏览者点击广告后才能开始下载需要的文件;
-
机器点击:用一些作弊软件,用机器人的方式来刷浏览、增加点击;
-
代理服务器点击:通过国外的代理服务器,点击时每次都变换IP;
-
更改广告代码:通过漂浮广告等方式非正常投放广告;
-
诱导匹配无关高价关键词:例如在中文网站页面嵌入Iframe投放英文广告。
提醒:再“聪明”的作弊者、再“巧妙”的作弊手法,都不能长期骗得过Google,新发布商要及早断绝这种幻想。
留言